汽车电子展|中国汽车智能座舱的发展历程与展望
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座舱正成为汽车行业创新的前沿领域。目前,智能座舱的交互方式已完成了多次演进。从初期单一的触控式交互、到简单的指令式交互、再进阶到复杂的语音交互,用户的使用频次也呈快速提升态势,从过去日均不到10次,提升到60多次。智能座舱是指通过搭载高水平的软/硬件系统并通过相关技术的实施,让座舱空间具备人机交互、网联服务、多场景应用及扩展功能的能力,以此为驾驶员提供高效、安全、舒适且智能的移动空间。按其实现的能力对智能座舱进行分级,从人机交互、网联服务、场景应用与拓展三个维度进行划分,将其分为L0-L4这五个层级。
汽车电子展了解到,中国智能座舱行业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2000年以前的早期阶段,这个阶段的汽车驾驶舱主要是纯机械产物,驾驶舱内主要配备单一的机械仪表、简单的音频播放设备以及物理操作按键。集成度较低,智能化水平几乎不存在。
2000年至2015年的电子时代,在这个阶段,随着汽车电子化的发展,驾驶舱开始逐步整合电子信息系统,形成“电子座舱域”。此时,座舱内开始出现液晶仪表、触屏操作等电子设备,车载娱乐系统也开始兴起,如小尺寸娱乐显示屏。虽然集成度有所提升,但整体安全程度和智能化程度仍然较低。
2015年至今的智能时代,这个阶段是智能座舱快速发展的时期。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座舱开始实现智能化。具体表现为大尺寸屏幕、多联屏等显示技术的广泛应用,信息娱乐系统功能逐渐丰富,交互方式也更为多样化。同时,生物识别技术、人机交互技术的应用,使车辆的感知、决策和控制能力逐渐增强,为用户提供了更为个性化、舒适化的驾驶体验。在这个阶段,智能座舱已经开始向第三生活空间演化,成为集“家居、娱乐、工作、社交”为一体的移动空间。
汽车电子展了解到,2024年,中国汽车行业智能化水平再创新高,智能化创新指数由2023年的528上升至550分。作为衡量配置渗透率的市场深度指数上升至195分,较去年大幅上涨44分。其中,主流新能源车型涨幅显著,相当于平均增加了1.6个配置,可谓陷入“内卷泥潭”。科技平权造福消费者的同时,如何实现盈利成为车企们的“新困局”。
今年研究数据显示,用户高频使用和再购意愿更高的依旧是智舱相关配置,更多智驾配置的日常使用频次也在增加。随着各家车企智驾方案的升级,这一趋势将会加速发展。与此同时,对科技配置工作稳定性和准确性的抱怨持续上升。对于车企来说,在卷配置的当下,如何提升用户对科技配置的感知程度并做好质量把控,才是成功打动消费者的关键。
2024年,消费者在车辆上平均可感知到的配置数量为4.9个,较上一年上升1.1个,且连续四年上涨。这表明在中国车市激烈的竞争下,各车企在比拼智能化配置数量的同时,消费者在日常用车中也更多地感知和使用到了高水平配置。
市场规模方面,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4-2029年中国智能座舱行业市场调研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乘用车智能座舱市场规模1055亿元。汽车电子展了解到,随着智能驾驶技术的不断成熟和消费者对智能化需求的提升,全球乘用车智能座舱市场将持续保持增长态势,预测2024年中国乘用车智能座舱市场规模将达1347亿元。
智能座舱产业链上游为硬件、软件等,其中硬件包括PCB、显示面板、功能半导体、芯片等,软件包括车载地图、车载语音、软件平台、操作系统等。产业链中游主要为智能座舱软硬件系统集成,包括车载信息显示系统、车载信息娱乐系统、座舱域控制器、HUD、液晶仪表、OTA和安全模块等。产业链下游为整车制造与销售。
文章来源:ATC智车未来--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