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电子技术展览会
2025.10.28-30
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宝安)

智能汽车展|2025年中国智能座舱行业发展新态势与未来展望

智能汽车展上,各大车企与科技公司纷纷展示了最新的智能座舱成果,从可以根据驾驶员情绪自动调节氛围的智能座椅,到能实现多设备无缝连接的车载系统,无一不彰显着智能座舱行业从功能配置到沉浸式体验空间的战略转型。作为汽车智能化的核心板块,智能座舱正成为车企竞争的新焦点,其发展不仅重塑了人车关系,更开启了车载场景的无限可能。

 

智能座舱:定义未来出行的“第三生活空间”

智能座舱打破了传统汽车内饰的局限,通过智能化与网联化技术,构建起人与车、车与外界交互的智能空间。它不仅是车载信息的集成中心,更是融合了语音交互、手势控制、生物识别等多种技术的“移动终端”,让汽车从单纯的交通工具转变为兼具舒适性、安全性与娱乐性的伙伴。按照人机交互、网联服务、场景应用三个维度,智能座舱可分为L0到L4五个层级,从基础的信息显示逐步升级到高度个性化的场景服务,每一次进阶都标志着用户体验的跨越式提升。

 

近年来,国家政策持续为智能座舱行业赋能。《进一步提高产品、工程和服务质量行动方案(2022-2025年)》《交通领域科技创新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21-2035年)》等政策的出台,不仅明确了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方向,更在技术研发、标准制定、应用推广等方面提供了有力支持,为行业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全球与中国市场:需求驱动下的快速扩张

从全球范围来看,消费者对智能出行的需求持续升温,推动智能座舱市场规模稳步增长。据相关研究显示,2024年全球乘用车智能座舱解决方案市场规模达到3668亿元,同比增长16.3%,预计2025年将增至4296亿元。在这一进程中,中国市场表现尤为亮眼,凭借人工智能、5G、物联网等技术的深度融合,2024年市场规模达1290亿元,增速达22.27%,远超全球平均水平,预计2025年将突破1564亿元。

 

在资本层面,尽管近年来智能座舱领域的投融资事件相对谨慎,但2025年开年仍展现出积极信号,1-4月已披露5起投资事件,融资金额约15.9亿元,显示出资本对行业长期潜力的持续看好。

 

竞争格局:多元势力角逐,生态整合加速

智能汽车展了解到,当前中国智能座舱行业形成了“科技巨头+传统供应商+新势力车企+芯片厂商”的多元竞争格局。华为、百度等科技企业凭借全栈自研能力,将芯片、操作系统、算法与生态深度整合,打造“人-车-家”互联生态,在高端市场占据先机;德赛西威、华阳集团等传统Tier 1供应商则依托车规级硬件制造与集成优势,加速向域控制器、AR-HUD等高价值产品转型,其中德赛西威2025年一季度营收达67.92亿元,同比增长20.25%,展现出强劲的市场竞争力。

 

斑马智行、中科创达等软件服务商聚焦操作系统定制与中间件开发,为车企提供差异化的软件解决方案;亿咖通、芯驰科技等本土芯片厂商则肩负起国产替代的重任,通过技术创新打破海外垄断,其产品已搭载于超730万辆汽车,并开启全球化布局。新势力车企如零跑、哪吒等,则通过自研操作系统与交互方案,强化用户体验与品牌黏性,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

 

在座舱域控领域,国产供应商正加速崛起。2024年数据显示,德赛西威以16.1%的市场份额领跑,和硕/广达(特斯拉代工厂)以9.9%紧随其后,亿咖通、车联天下等企业也凭借对本土市场的深刻理解与灵活策略,占据了可观的市场份额,推动座舱域控制器的快速普及。

 

技术与场景创新:开启智能座舱新图景

随着用户需求的日益多元化,智能座舱正从“功能堆砌”转向“场景深耕”。在智能汽车展上,众多企业展示了基于不同场景的创新解决方案:针对商用车长距离运输场景,疲劳监测座椅通过压电传感器实时捕捉驾驶员的心率与体压变化,结合AI算法实现分级预警,有效提升行车安全;高端乘用车则配备可调透光率智能天幕,利用电致变色材料自动调节光线,在采光与隔热之间找到最佳平衡,打造舒适的车内环境。

 

技术层面,跨域融合成为关键趋势。车机系统与手机、智能手表等移动终端的深度互联,实现了算力共享与无缝交互,用户可通过手势隔空操控中控屏,或调用车载健康监测功能,在减少驾驶分心的同时,构建起全场景的智能生态。AR-HUD技术与高精地图的结合更是一大亮点,它将车道级导航信息直接投射到驾驶员视野范围内,实时显示路况与障碍物预警,显著提升了复杂环境下的决策效率,推动智能座舱从“信息展示”向“主动安全服务”升级。

 

软件层面,OTA技术的普及让智能座舱具备了持续进化的能力。以小鹏G9的“全场景语音2.0”为例,其支持四音区定向拾音与离线指令执行,即使在网络受限的环境下,用户仍能通过语音便捷地控制车内功能,这种“硬件可扩展、软件可迭代”的模式,正成为行业发展的主流方向。

 

产业链协同:构建可持续发展生态

智能座舱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创新。硬件领域,国产芯片厂商加快研发进程,推出了一系列高性能、低功耗的座舱SoC,逐步替代进口产品;柔性显示材料、轻量化环保材料等细分领域的技术突破,为座舱硬件的创新提供了更多可能。软件方面,操作系统、中间件与应用服务的协同开发,形成了更开放、更灵活的软件架构,支持多样化的场景拓展。

 

在全球化竞争中,中国企业正凭借技术优势与本地化服务能力,加速“出海”步伐。亿咖通与大众的全球合作、车联天下的海外市场布局,都标志着中国智能座舱企业已从“本土竞争”走向“全球舞台”,通过技术输出与生态整合,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

 

展望未来:智能座舱的无限可能

随着汽车“新四化”的深入发展,智能座舱将不再局限于车内空间,而是成为连接用户生活、工作、娱乐的重要节点。在智能汽车展期待您,共同见证智能座舱行业的每一次突破——这里有最前沿的技术成果、最创新的应用场景、最具潜力的合作机遇。从技术研发到场景落地,从本土深耕到全球布局,智能座舱正书写着未来出行的新篇章。无论是车企、供应商还是科技公司,都能在这个快速扩张的市场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共同推动智能汽车时代的加速到来。

 

智能汽车展上,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个个独立的产品,更是一个充满活力与创新的生态系统。随着技术的进步与需求的演变,智能座舱将持续重构人与车、车与世界的关系,为用户带来更加安全、便捷、个性化的出行体验。让我们共同期待,在智能汽车展的舞台上,见证更多改变未来的可能性,携手开启智能出行的新纪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