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智能汽车展上,中国车企的创新活力令人瞩目。从智能座舱的交互升级到智能辅助驾驶的技术突破,从芯片研发到底盘智能化,各大车企正不断深耕底层核心技术,为用户打造更丰富的出行体验。近期两大标志性事件尤为引人关注:三月底,理想汽车重磅开源其整车操作系统星环OS;四月底的上海车展上,蔚来汽车掌门人李斌将智驾芯片、整车操作系统和智能底盘并列为当代智能电动汽车的“三大件”。这一系列动作预示着,整车操作系统已成为头部车企竞争的新战略要地。
智能汽车的“大脑中枢”:重新定义操作系统角色
在传统认知中,操作系统是衔接硬件与软件的桥梁,负责高效管理底层资源并支撑上层应用。但在智能汽车的语境下,“整车操作系统”被赋予了全新内涵。它不再局限于单个零部件的控制,而是将触角延伸至整车层面,成为整合全车硬件资源与驱动上层智能应用的核心枢纽。
想象一下,一辆智能汽车拥有数十个传感器、多块异构计算芯片、复杂的底盘执行系统以及多样化的座舱功能,这些硬件如何协同工作?如何让辅助驾驶系统与座舱娱乐系统实现数据互通?如何确保不同功能域的安全与效率?整车操作系统正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它如同一位“中央指挥官”,通过统一的驱动框架管理各类硬件,向上提供标准化接口,让车控、座舱、底盘、辅助驾驶等模块能够无缝协作,实现跨域融合的智能场景。
以地平线为例,这家本土智驾芯片的领军企业,凭借“从算法到硬件”的深度协同设计理念,在车载计算平台领域占据重要地位。其成功印证了软硬件一体化的优势——通过操作系统与芯片的精准配合,最大化释放硬件性能,实现高效的成本与性能平衡。类似的逻辑在智能手机领域早已得到验证,iOS与A系列芯片、MacOS与M系列芯片的组合,正是通过深度协同打造了卓越的用户体验。而在智能汽车这个“超级移动终端”上,同样需要这样的“天作之合”,以满足高安全、高可靠、高扩展性的需求。
整车操作系统的核心价值,在于它构建了汽车智能化的底层架构。它不仅决定了硬件性能的上限,更影响着用户体验的丰富度。比如,跨域融合的能力可以让车辆在自动驾驶过程中,根据路况自动调整底盘悬挂系统,同时为乘客提供个性化的座舱环境,实现“人-车-环境”的深度互动。这种整合能力,正是传统汽车难以企及的智能化“软实力”。
车企的战略选择:为何发力自研操作系统?
智能汽车展了解到,越来越多的车企将整车操作系统视为核心技术壁垒。那么,为何车企愿意投入大量资源自研操作系统?
首先,智能化转型的必然需求。随着电动化进程的深入,汽车的硬件差异化逐渐缩小,软件成为竞争的关键。整车操作系统作为软件体系的底层基座,直接决定了车企能否快速迭代功能、构建生态壁垒。例如,通过自研操作系统,车企可以实现更灵活的OTA升级,快速响应用户需求,而无需受制于第三方供应商的开发节奏。
其次,数据安全与用户体验的双重考量。智能汽车每天产生海量数据,涉及用户隐私、行驶安全等敏感信息。自研操作系统能够让车企更好地掌控数据流转,建立更严格的安全机制。同时,深度定制的操作系统可以与硬件完美适配,优化用户体验。比如,理想汽车的星环OS开源后,通过统一的接口标准,让第三方开发者能够更便捷地接入,丰富应用生态,形成“硬件+软件+服务”的闭环。
再者,打破供应链依赖的战略布局。传统汽车依赖第三方供应商提供操作系统,不仅成本高昂,而且在技术迭代上受制于人。英伟达、博世等国际巨头曾长期占据高端芯片与系统解决方案的市场,但中国车企通过自研操作系统,搭配本土芯片企业的崛起(如蔚来的神玑芯片、地平线的征程系列),正在构建自主可控的供应链体系。这种“芯片+操作系统+算法”的全栈自研模式,不仅降低了对外购方案的依赖,更能通过规模效应分摊研发成本,提升利润率。
商业闭环之路:从技术投入到生态构建
车企在操作系统上的巨额投入,如何实现商业价值?目前来看,主要有两条清晰的路径:
方案输出:打造全栈智能解决方案
蔚来汽车的探索颇具代表性。李斌将神玑NX9031芯片、天枢Sky OS操作系统与自研的智能驾驶算法整合,形成“芯片+OS+算法”的全栈解决方案,向其他车企提供自动驾驶技术支持。这种模式类似于华为的“不造车,帮车企造好车”战略,通过打包出售系统化方案,实现规模效应。
在智能汽车市场,性价比是关键考量。国际巨头的芯片方案虽然性能强劲,但毛利过高(如英伟达部分芯片毛利超过90%),给本土车企带来成本压力。蔚来的神玑芯片在性能上可对标国际顶尖产品,若能以更具竞争力的价格推出整合方案,有望吸引更多合作伙伴。当然,这需要其自研的世界模型NWM在实际表现中证明实力——毕竟,用户体验与技术可靠性仍是选择方案的核心标准。
开源共建:以生态吸引合作伙伴
理想汽车则选择了另一条道路:开源星环OS操作系统。表面上看,开源意味着共享技术,但背后隐藏着深远的商业逻辑。通过开源,理想能够吸引更多车企加入生态,形成对其操作系统的依赖,进而以“硬件+服务”的模式切入合作伙伴的供应链。
例如,华为的Hi模式通过开源部分底层技术,吸引车企使用其电动驱动系统、智能座舱等零部件,形成“软件定义硬件”的生态闭环。理想作为自研零部件较多的车企,同样具备软硬一体优势。当其他车企基于星环OS开发产品时,理想可以提供配套的硬件组件(如电机、传感器)或系统级解决方案,实现从操作系统到硬件设备的全链条渗透。这种“以软带硬”的策略,既能降低合作伙伴的研发门槛,又能拓展自身的零部件销售渠道。
行业展望:2025,整车OS商用元年?
随着技术的成熟与车企投入的加大,整车操作系统正从概念走向落地。智能汽车展期待您,共同见证这一关键技术的商用进程。可以预见,未来所有志在“终局”的电动车企,都将在操作系统赛道上展开角逐。无论是自研封闭生态,还是开源共建平台,核心目标都是构建“硬件可升级、软件可迭代、服务可持续”的智能化体系。
作为智能汽车的“三大件”之一,整车操作系统不仅是技术实力的体现,更是车企生态竞争力的核心。它连接着芯片与应用、硬件与服务,决定了汽车能否从“功能简单叠加”进化为“智能有机整体”。随着2025年多款搭载自研操作系统的车型落地,或许我们将迎来整车OS的爆发元年——一个由软件定义汽车、由操作系统驱动创新的新时代,正在加速到来。
在这个充满变革的时代,智能汽车展将持续汇聚行业前沿技术与创新理念,成为车企展示实力、寻求合作的最佳平台。无论您是行业从业者、开发者还是消费者,都能在这里捕捉到智能汽车发展的脉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