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电子技术展览会
2025.10.28-30
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宝安)

智能汽车展|智能网联汽车迎来V2X国家标准新机遇

随着我国汽车产业向智能化、网联化加速转型,一项关键的基础性标准为行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今年初,由国家相关部门发布的《基于LTE-V2X直连通信的车载信息交互系统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正式实施,这标志着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在车车通信领域迈出了里程碑式的一步。该标准从系统架构、环境适应性、定位精度、通信性能等多个维度,为具备直连通信技术的车载设备及整车产品划定了技术标尺,旨在构建安全、高效、可靠的车际通信网络,为车路云协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参与智能汽车展,了解更多关于智能网联汽车的最新发展动态。

 

智能网联汽车的核心竞争力,在于通过通信技术实现车与车、车与路、车与云端的实时数据交互。在这一过程中,C-V2X车联网技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多位行业权威人士分享了他们对产业发展的洞察。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相关负责人指出,作为全球两大汽车市场共同认可的通信标准,C-V2X已成为车联网领域的事实国际标准。其核心优势在于通过网联化手段提升单车感知能力,降低车载计算单元的成本与算力压力,同时从交通系统全局视角优化通行效率。据该专家介绍,理想状态下,基于C-V2X的智能网联系统可将交通事故率降低至人类驾驶水平的十分之一以下,这一目标不仅体现了技术的革命性,更凸显了其社会价值。

 

在技术应用层面,车路云协同的网联智能系统展现出广泛的应用场景。例如,在城市道路的复杂路口场景中,通过车车、车路之间的实时通信,可提前预警潜在的碰撞风险,大幅降低路口事故发生率;在高速公路场景中,能有效防范因突发事故引发的二次追尾等连锁反应;同时,通过优化车辆通行顺序,可显著提升路口通行效率,缓解城市交通拥堵。这些实际应用场景的落地,离不开多种通信技术的协同配合。长安汽车相关技术负责人强调,车载网络涵盖车内与车外两大领域,车内网络正朝着中央环网架构演进,而车外网络则需根据距离划分为近程与远程通信场景。单一技术难以满足多元化的应用需求,因此需要V2X、卫星互联网等多种通信方式协同发展,共同构建覆盖全场景的车载通信体系。

 

产业的规模化发展离不开试点探索与政策支持。行业交流显示,车路云一体化发展路径已成为业界共识。中信科相关负责人指出,尽管我国在C-V2X领域已取得全球领先地位,但大规模推广仍面临渗透率不足、运营体系不统一等挑战。在此背景下,车路云一体化试点工作成为破局关键。通过借鉴新能源汽车推广初期的补贴经验,对前装市场与后装市场实施差异化激励政策,有望快速提升车联网设备的装车率,推动产业进入规模化发展阶段。这一模式不仅能加速技术落地,更能通过试点积累数据,为后续标准迭代与产业升级提供实践支撑。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通信运营商的网络资源成为重要支撑。联通智网科技相关专家表示,依托5G网络的广覆盖优势与云网融合能力,可构建“车路网云一体化”的新型信息基础设施。通过将5G通信技术与云控平台、车路协同算法深度融合,既能满足智能驾驶对低时延、高可靠性通信的需求,又能为行业客户提供定制化的通信解决方案,加速车路云一体化在智慧城市、智慧交通等领域的规模部署。这种“通信+交通”的跨界融合模式,正成为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的新动能。

 

路侧感知系统作为车路协同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布局合理性直接影响整体感知效能。重庆交通大学相关研究团队分享了最新研究成果,针对激光雷达等路侧感知设备的部署优化问题,提出了基于效能评估的布局模型。通过分析路段地形、交通流量、视线遮挡等因素,该模型可实现激光雷达的精准布局,最大限度提升感知覆盖范围与精度,为车路协同提供更可靠的环境感知数据。这一研究成果不仅具有理论价值,更能直接指导实际工程建设,降低路侧设备的部署成本,提升系统整体性能。

 

在技术测试领域,构建科学完善的通信测试体系是产业健康发展的保障。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相关专家指出,随着政策法规与标准体系的不断完善,智能网联汽车的测评体系也在持续升级。未来需重点突破复杂通信环境的实验室复现技术,提升车载通信终端的性能测试精度,同时加强整车天线的方向图与OTA性能测试能力,通过全流程、全场景的测试验证,确保智能网联汽车的通信可靠性与安全性。这一系列技术突破,将为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全球竞争力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

 

展望未来,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正站在规模化发展的关键节点。从标准体系的完善到技术应用的创新,从基础设施的升级到产业生态的构建,各个环节都在紧密协同、加速推进。智能汽车展期待您,共同见证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未来辉煌。无论是行业从业者、技术研发机构,还是广大消费者,都将在这场产业变革中感受到科技带来的全新出行体验。让我们携手共进,以标准为引领,以技术为驱动,共同开创智能网联汽车的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