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电子技术展览会
2025.10.28-30
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宝安)

智能汽车展|智能网联汽车迷雾环境测试技术突破:揭秘全天候安全行驶背后的科技

随着智能驾驶技术的快速发展,如何让汽车在复杂气象条件下稳定运行成为行业焦点。尤其是大雾天气带来的低能见度挑战,正催生一场关于测试技术的革新。中汽股份推出的智能网联复杂环境多维模拟平台,通过先进的降雾模拟系统,为车企提供了破解迷雾困局的关键钥匙。在智能汽车展上,更多智能网联新技术期待您的发现。

 

一、逼近真实的迷雾模拟:从技术细节到场景复现

智能汽车展了解到,这套降雾模拟系统的核心在于对自然环境的精准复刻。其采用的一流体造雾技术,能将雾化颗粒直径控制在接近自然雾滴的水平,使得模拟出的雾气无论是视觉效果还是物理特性,都与真实天气无异。在低能见度模拟方面,系统可实现从薄雾到强浓雾的全梯度覆盖,最低能还原至15米能见度的极端场景——这意味着车企无需再依赖自然天气窗口,就能在可控环境下测试车辆在不同雾况下的感知能力。

 

模块化设计是该系统的另一大亮点。以100米为基础单元的组合式架构,让测试场景具备高度灵活性:既可以单区域开启模拟"团雾"这种突发性气象灾害,也能通过多单元联动构建长距离雾区。这种设计不仅满足了不同车型的测试需求,更能模拟现实中复杂的道路气象分布,例如高速公路上常见的局部浓雾带。

 

二、效率与精准并行:测试流程的智能化升级

在实际测试中,时间成本与数据精度是车企关注的核心。该平台通过技术优化,将造雾时间压缩至5分钟内,且能维持30分钟以上的稳定雾区环境,相比传统自然测试效率提升数倍。环境舱内配备的实时能见度监测系统,可同步反馈数据至测试终端,确保每一组传感器采集的信号都对应真实的气象参数。这种"快速造雾-稳定维持-精准监测"的闭环,让车企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多轮次、多工况的重复性测试,大幅降低研发周期。

 

为了保证模拟效果的可靠性,平台还采用了多重辅助技术:入口处的柔性卷帘装置有效隔离外界气流干扰,确保雾区浓度稳定;全域通风系统与降雾模块联动,可动态调整雾气分布,模拟雾气消散或加重的过程。这些细节设计使得测试环境不仅能静态复现雾天场景,还能动态模拟气象变化,更贴近真实道路的复杂性。

 

三、从技术验证到产业协同:构建智能驾驶生态

智能汽车展了解到,这套系统的价值不仅在于技术验证,更在于推动整个智能驾驶产业链的标准化建设。通过对雾天环境的量化模拟,车企可以精准测试激光雷达、摄像头等传感器的性能边界,优化算法模型对低能见度场景的识别能力。例如,在模拟团雾场景时,系统可配合静态行人模型或缓行车辆模型,测试车辆紧急制动与路径规划的有效性,这类场景在自然条件下难以复现,却是智能驾驶安全的关键环节。

 

2023年底,中汽股份与IAE智行众维的战略合作进一步拓展了技术应用场景。双方将围绕仿真测试、试验场建设、标准制定等领域展开深度合作,旨在构建覆盖"技术研发-测试验证-法规完善"的全链条服务体系。这一布局不仅为车企提供了更全面的测试解决方案,也为行业标准的制定提供了关键数据支撑,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从实验室走向规模化商用。

 

四、展望:迷雾背后的智能交通未来

随着多模态传感器技术与车路协同系统的发展,智能网联汽车对复杂环境的适应能力正在快速提升。而中汽股份的降雾模拟系统,正是这一进程中的重要基础设施。它不仅解决了车企在雾天测试中的实际痛点,更通过技术创新为行业树立了气象模拟的新标杆。在智能驾驶即将迎来爆发的前夜,这类底层技术的突破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在虚拟环境中经历过无数次"气象试炼",车辆才能在现实道路上真正实现全天候安全行驶。

 

智能汽车展期待您,共同见证智能驾驶技术的每一次突破。无论是车企、供应商还是行业观察者,都能在这场关于未来交通的探索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坐标。当迷雾不再成为出行的阻碍,智能网联汽车终将引领我们驶向更安全、更高效的出行时代。而这一切,正从这个小小的"迷雾试炼场"开始,向全行业辐射出变革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