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汽车产业颠覆性变革的浪潮中,电子电气架构(EE架构)的演进已成为驱动行业跃迁的核心引擎。随着“中央计算+区域控制”架构迎来量产元年,业界预测至2028年,全行业将完成这一架构的迭代升级。当前,国内外新势力车企与头部OEM厂商正加速研发下一代全新架构,着力推进区域化模块设计与边缘接口的标准化进程。这场变革绝非单纯的技术迭代,更堪称重塑汽车产业生态的底层革命。智能汽车展将围绕未来汽车架构设计的关键技术,特别是结合特斯拉Cybertruck等车型的创新,探讨行业发展的新方向。
智能汽车展|汽车技术革新:解锁未来出行的多元可能
图片来源网络
1. 整车全域操作系统:软件自主化的“灵魂”
安全可靠的整车全域操作系统是未来汽车的关键技术之一。它作为整车的基础软件底座,支持车辆全局智能化控制和决策,加速产品创新迭代。蔚来、华为等企业已发布车用全域操作系统产品,2025年将迎来更多车企的量产落地。这些操作系统能够实现硬件资源的高效管理和软件的快速迭代,为用户提供更加智能化、个性化的服务,成为汽车软件的“灵魂”。
2. AI赋能的合成数据技术:自动驾驶的“教练”
利用生成式AI和世界模型等先进人工智能技术生成高质量的合成数据,可有效缓解数据短缺难题,提升算法模型的可靠性。特斯拉、英伟达等公司已率先布局,2025年,AI生成的合成数据将普遍应用于自动驾驶模型的高效训练和仿真服务。合成数据不仅可以降低数据采集的成本和时间,还能补充真实数据中难以获取的边缘场景和危险场景,提高自动驾驶算法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成为自动驾驶技术的“教练”。
3. 智能高效混合动力控制策略:节能减排的“智慧”
智能化技术为混合动力系统节能潜力的进一步释放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个性化、全局优化成为混动能量管理策略量产应用的新范式。2025年,过半数车企将在混动车型上量产应用智能化动力控制策略,实现更高效的能源利用和更低的排放。这些策略能够根据驾驶工况、驾驶员习惯和实时交通信息智能地调整混合动力系统的工作模式,提高燃油经济性和驾驶性能,展现了节能减排的“智慧”。
4. 多模态大模型技术:感知决策的“慧眼”
多模态大模型有望推动自动驾驶感知决策能力实现创新突破。通过融合视觉、听觉、雷达等多种传感器数据,多模态大模型能够更全面地理解驾驶环境,有效应对智能感知中存在的长尾问题。2025年,随着多模态大模型算法的不断改进,自动驾驶感知决控能力将迎来重要突破。这将使自动驾驶系统能够更加准确地识别和预测道路上的各种情况,做出更加合理的决策,提高驾驶的安全性和舒适性,成为自动驾驶感知决策的“慧眼”。
图片来源奔宙公众号
5. 智能电池&48V电源架构技术:能源管理的“心脏”
智能汽车展了解到,智能电池通过先进传感内植和自修复、防护材料的主动调控,实现电池安全风险可知可抑。2025年,智能电池有望实现内部电势、温度、形变、气压、关键组分的同步自感知、内部气压自调节、短路损伤自修复的技术突破,提升动力电池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同时,48V低压电源系统&efuse电子配电提供更高更快的功率输出和瞬态响应,实现整车智能化配电管理的智能化监控和管理。这些技术共同构成了汽车能源管理的“心脏”,为汽车的智能化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能源保障。
综上所述,未来汽车技术的革新将推动汽车行业向更加智能化、高效化、安全化的方向发展。随着这些关键技术的不断突破和应用,汽车将不再是单纯的交通工具,而是成为智能移动终端,为我们带来更加安全、舒适、便捷的出行体验。让我们共同期待这场汽车技术的革命,迎接汽车行业的美好未来!
文章来源:奔宙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