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多家车企密集宣布 L3 级有条件自动驾驶量产计划,包括华为、小鹏、比亚迪等多家车企明确将 2025 年作为加大布局L3级有条件自动驾驶技术商业化。例如,华为计划在尊界 S800 车型首发 ADS 4.0 系统,聚焦高速场景 L3 功能;小鹏 XNGP 系统则通过 “无图模式” 扩大城区覆盖范围。从硬件层面来看,轻量化传感器(如固态激光雷达)和高算力芯片(如英伟达 Orin X)的普及降低。2025 年将成为 L3 级有条件自动驾驶规模化量产元年。
一、产业变革,智驾启航
1.1 自动驾驶分级:L3 是车辆驾驶权变更的关键分水岭
根据 2021 年发布、2022 年开始实施的《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我国将自动驾驶分为 L0-L5 级,其中 L3 级有条件自动驾驶是车辆驾驶权变更的关键分水岭。L3 级及以上级别可称为自动驾驶,车辆可在特定条件下持续执行全部动态驾驶任务。
当前,随着比亚迪引领的智驾平权所掀起的智驾功能逐步下探到各个平台化车型的风潮,各家车企已从单纯的卷L2、L2++(当然这里无论多少个++都未能发生质的改变哈)功能逐步过渡到L3级功能的搭载,最大的不同就是L3 级以下为辅助驾驶,人类驾驶员需要持续执行全部动态驾驶任务。其责任边界上的划分仍旧不明确,比如今年小米su7出现智驾系统晚报警故障导致撞车致死案中,仍旧无法界定具体的责任边界。或者最终推演出的责任方为用户,这将导致有些并不熟悉智驾系统的情况下会在今后的车型选购中对智驾类车型望而却步。
而 L3 级有条件自动驾驶指在设计运行条件下,车辆自动驾驶系统持续执行全部动态驾驶任务,且在系统失效时具备最小风险策略,但驾驶员需要对系统请求作出适当响应,在系统要求时接管车辆。这一特性明确化了L2++和L3的责任边界,这一点非常关键,通过确定性的责任边界划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打消用户的顾虑。笔者认为,可以大大提升智驾功能在用户选购中的比率。反过来,用户选购率的提升,可以助力智驾系统在通过数据闭环上采集更多有用的数据,来不断优化系统功能。这看起来应该是双赢的局面。
当然,就L3的法规而言,国内外存在一定的差异,主要表示如下。其中,中国要求L3系统强制安装车载事件记录仪(EDR),导致硬件成本增加¥800-1200。